close

  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“蕞爾小國”日本出兵臺灣給天朝的震動是前所未有的。這影響甚至要遠遠大於戰敗於“英夷”之後的心理痛楚。就在中日簽訂了“臺灣專條”後的第5天,一道諭旨發給沿江和沿海各地的15位封疆大吏mSATA們。諭旨命各位就如何防範列強、加強國防提出自己的見解。於是,中國近代一場前所未有的海防大討論開始了。
  這場事關國家和朝廷命運的討論進行的並不順利,因為有兩個事情直接影響著討論的結果和參與討論人的命運;一個是域外強敵的進逼。沙俄乘新疆內亂之機出兵侵占了伊犁。清廷決定用軍事手段平定新疆,人已在西北的左宗棠率領他的部隊西出玉門關平叛。在7年的平叛作戰中,新疆每年花的銀子多達740多萬兩。而當時清政府全年的收入不過6千萬兩。對這種現象有人提出了質疑。李鴻章毫不隱晦地說,新疆戰事已力不從心,而伊犁收復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。不如固態硬碟令西征大軍就地駐扎、嚴守邊境;而將節省的軍餉全部用於建設東南海防。李鴻章此議遭到了他的對頭的激烈反對。他們提出了不僅不可放棄,還必須以西北邊塞為國防重點。
  一時間,觀點分析中肯但結論對立的局面,讓主持朝政的決策人物無法把控。就在討論莫衷一是之時,另一件大事發生了:年僅20歲的同治皇帝駕崩。李鴻章在新皇帝繼位之時政治地位加強,對他的海防主張實施無疑有著巨大作用。但microSD海防和塞防之爭卻升級了。左宗棠指責放棄西北等於投降。他提出,海防和塞防應同時加強!
  左宗棠的意見被決策者採納了。朝廷先後出台了3項決定:一是加強南北洋海防、籌建海軍,由李鴻章和沈葆楨分別辦理;二是命左宗棠督辦西北軍務,評定叛亂,收復新疆;三是將mSATA海防籌餉作為第一要事,每年劃撥400萬兩白銀作為海防經費。我們不難看出,這實際上是個誰都不得罪的決定。
  在過去的許多著作中,把“海塞防之爭”描繪成是愛國與賣國的分水嶺。但實質上兩種主張都是為大清江山的鞏固而進行的方案設計,本質上沒有賣房子“愛國”和“賣國”的區別。說白了,這就是在國家邊疆海陸危機同時出現時,應當“丟卒保車”還是“二者兼顧”。但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,是它明確地做出了支持海軍建設的決定。它是一個裡程碑!  (原標題:《真實甲午》第11集:晚清時期“海塞防之爭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f22gfuf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